随着托育园陆续开园,宝宝也终于到了每天早上要和爸爸妈妈说再见的时候了。 无论是放了长假的宝宝,还是初次入园的宝宝,此时都可能会出现一个共同的问题:分离焦虑。而面对分离焦虑,家长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呢?
分离焦虑 (Dissociativeanxiety)指宝宝与某个亲密情感结系的人分离时,产生焦虑、不安,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,出现害怕和哭泣的行为。
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,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会使宝宝产生心理问题。
成年人都知道,一个人不在视线范围内,并不意味着这个人消失了。但对于小宝宝来说,他们还不具备认识“物体恒存性”的能力。
所以在他们眼里,妈妈不在视线范围内就会以为妈妈从此消失了,于是就没有了安全感,开始焦虑。
分离焦虑在宝宝6、7个月,甚至更早的时候就会出现,一般在10~18个月时达到巅峰。而送托育,可以说是宝宝第一次正式面对分离焦虑了。
在面对分离焦虑时,很多家长都会不知所措。有的家长甚至不以为然,觉得宝宝哭哭就好了,不需要刻意处理。这样错误的思维很有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心理创伤。
错误1. 趁宝宝不注意偷偷溜走
这个场景很常见,家里人一边用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力,一边示意妈妈快走。或者干脆把宝宝带到另一个房间,不让他看到妈妈离开。把宝宝送托以后,妈妈也会采取悄悄离开的方式。
不辞而别,是最不可取的。妈妈刚刚还在,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就不见了,宝宝会因此更加恐慌,即使和妈妈在一起也无法安心,对心理成长有很大影响。
错误2.家长自己有情绪
家长自己也有分离焦虑,与宝宝分离会很担心。但你的负面情绪会加重宝宝的痛苦,你恋恋不舍的样子,会让宝宝更伤心。家长即使自己很难过,也一定要控制住,装也要装得开开心心地和宝宝分离。
错误3.批评宝宝
经历分离焦虑的过程中,宝宝可能会出现很多“反常”的情绪和行为。比如之前都能睡整觉了,现在哭着闹着喝夜奶;之前自己睡,现在不抱不睡;之前很乖,现在却变得脾气暴躁,乱扔东西。
这些行为虽然会给妈妈和家人带来很多困扰,但别因此过分责怪宝宝,“你怎么回事啊”,“你再这样妈妈不回来了”,责备会让分离焦虑持续的时间更加延长,威胁也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。
提前练习分离,有助于减轻送托对于宝宝的刺激。当宝宝自己爬或走到另一个房间(要确保这个地方在没人看护的情况下是安全的)时,等几分钟再去找他,让宝宝明白分开一会儿还能再见到你。或者让其他照顾者陪伴宝宝,和宝宝短时间的分离。
既然不告而别是最大的禁忌,那么就要懂得正式的和宝宝说再见。每次分离的时候可以亲亲宝宝或者向他挥手,仪式时间不要太长,不然也可能引起宝宝焦虑。尽量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,以相同的方式和宝宝告别。
家长一定要在承诺的时间内回到宝宝身边,才能建立宝宝的信任。小宝宝还不能理解3点还是5点,你可以跟宝宝说“下午睡醒后妈妈就会回来了。”,或者“宝宝吃晚餐前妈妈就来接你。”这样的话语,然后一定在约定的时候出现。
把宝宝从园区接回来以后,一定要给予高质量的陪伴,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。在家这段时间,和宝宝做一些只属于你们之间的亲密行为,比如给宝宝洗澡,讲故事,哄睡等等,让你们短暂的相处变得更加特别,也更加值得宝宝用一整个白天来期待。
游戏是训练宝宝的最佳方式之一。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来帮助宝宝认识物体的恒存性。躲猫猫是婴儿期非常经典的依恋与分离游戏,通过有趣而安全的方式,让宝宝体会到妈妈不见了,妈妈又回来的概念。这样,宝宝在看不到妈妈的时候,就不会以为妈妈消失了。
分离焦虑是家长总会面对的一关,希望各位家长能够通过正确的方法,帮宝宝度过焦虑期,迈出成长的关键一步。